top of page

暗觸

閻凱毅  牧師

今天是主日,是蒙恩的日子,我要講一個蒙恩的故事。今天的講題是「暗觸」,就是「暗中觸摸」的意思。我要用「暗觸」來連結兩個相距約750年的故事。第一個故事發生在「春秋時代」,第二個故事發生在「耶穌時代」。
 
一、第一個故事:絕纓之會

在中國歷史的春秋時代,有五位霸主,稱為「春秋五霸」,其中一霸就是楚莊王。有一天,楚莊王賜酒給群臣,君臣開懷暢飲,直到日暮。酒酣耳熱,十分痛快的時候,突然,燈燭熄滅。在漆黑之中,有人偷偷觸摸美人 (楚莊王的妻妾),拉她的衣裳。
 
美人則伸手拔斷那人的冠纓 (帽帶子),並告訴楚莊王:「今者燭滅,有引妾衣者,妾援得其冠纓持之,趣火來上,視絕纓者。」(意譯:現在燈燭熄滅。剛剛,在漆黑之中,有人伸手拉我的衣裳。我抓住那人的帽帶子,並且拔斷,握在手中。請王命令人取火點燈,看看誰沒有帽帶子,就知道是誰作的事。)

楚莊王回答:「賜人酒,使醉失禮,奈何欲顯婦人之節而辱士乎?」於是命令左右通告群臣:今天和王飲酒,為了顯明真正暢快,每一個人都要把冠纓拔下。等到群臣 ( 百有餘人 ) 都拔下冠纓之後,才重燃燈燭。君臣繼續宴飲,盡歡而罷。

過了兩三年,晉國和楚國作戰,戰況激烈。楚國有一戰將屢次身先士卒、親冒矢石、奮勇衝殺,終能斬將搴旗,擊潰晉軍。經此一戰,楚得以強。


楚莊王召戰將來,問他:我算不得是仁德的君王,對待你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,你為什麼會這樣視死如歸、奮勇向前?

 

戰將回答說:「臣當死。往者醉失禮,王隱忍不加誅也;臣終不敢以蔭蔽之德而不顯報王也,常願肝腦塗地,用頸血湔敵久矣。臣乃夜絕纓者。」

(意譯:我本來就是該死的。從前,因醉酒失禮,王對我的行為隱忍,沒有殺我。王在暗中對我的仁德,我豈敢不明明地報答? 我常願戰死沙場,報答王恩。我就是那天夜晚,被拔斷帽帶子的人!)

這就是「絕纓之會」的歷史故事,是一個「暗中觸摸」的故事,是一個講隱忍之德的故事,是一個「報恩」的故事。今天,我要講的,是另一個「暗中觸摸」的故事,是一個「蒙恩」的故事,更是一個與我們每一位有重要關係的故事。
 
二、第二個故事:信心之觸

故事記載於馬可福音第五章。當時,耶穌正和一個管會堂的人 (名叫睚魯) 同行,要去他家醫治他快死的女兒。一路上,有許多人跟隨他、擁擠他。就在這段路上,發生了一段插曲。讓我們一起來讀馬可福音
5:25-34:


有一個女人,患了十二年的血漏,在好些醫生手裡,受了許多的苦,又花盡了她所有的,一點也不見好,病勢反倒更重了。她聽見耶穌的事,就從後頭來,雜在眾人中間,摸耶穌的衣裳。意思說:「我只摸祂的衣裳,就必痊癒。」於是她血漏的源頭,立刻乾了,她便覺得身上的災病好了。耶穌頓時心裡覺得有能力從自己身上出去,就在眾人中間轉過來,說:「誰摸我的衣裳?」門徒對祂說:「你看眾人擁擠你,還說誰摸我麼?」耶穌周圍觀看,要見作這事的女人。那女人知道在自己身上所成的事,就恐懼戰兢,來俯伏在耶穌跟前,將實情全告訴祂。耶穌對她說:「女兒,你的信救了你,平平安安的回去罷,你的災病痊癒了。」

這個故事,給我們三方面有關「信心」的啟示和教導。
 
1. 信心與壓力
 
在馬可福音
5:25-26「有一個女人,患了十二年的血漏,在好些醫生手裡,受了許多的苦,又花盡了她所有的,一點也不見好,病勢反倒更重了。」,我們看見患血漏的女人承受三個巨大的壓力。

(1) 她是長期的病患 (患了十二年的血漏) , 身心飽受煎熬。

(2) 她僅有的兩個靠山 - 醫生和錢財 - 都在她眼前崩塌了。醫生不但未能治好疾病,她反倒在好些醫生手裡,受了許多的苦;又花盡了她所有的。


(3) 時日無多的急迫 - 病勢反倒更重了。

在無計可施、無法可想、無人可求,完全絕望的環境中,耶穌成為她唯一的盼望、唯一的倚靠;在窒息的壓力下,她的信心迸發出無窮的能量 - 全心相信耶穌、全心倚靠耶穌。這樣的信心,是可以移山的信心;這樣的信心,是
100%純度的信心。

信心和壓力之間,存在一種微妙的關係。信心最大的障礙,就是「另有倚靠」,就是除了神以外,還有自己的辦法。我們的兩難是:「我們軟弱。但是,我們又不夠軟弱。」我們軟弱,所以無法承受巨大的壓力;但是,我們卻沒有軟弱到全然放手;我們總是緊緊抓住自己的一點力量,不肯鬆手,不肯全然倚靠神。這樣的信心是參雜的信心,是鐘擺的信心,是猶豫不定的信心,是純度不夠的信心。

這個女人給我們看見的,是全然的軟弱、全然的放手;全心的相信、全心的倚靠。在唯精唯純的信心裡,她經歷了完全的醫治。

讓我們進一步思索「什麼是壓力」這個問題。「壓力」是一種「力」
(Force)。力就是「能量」。當我們承受它,它就成為壓力,可以壓垮我們;當我們轉移它,它就成為動能,可以幫助我們。

「壓力」既是「能量」,為禍為福,端視我們如何導引它、運用它。身為神的兒女,面臨壓力,只有一個導引和運用的方法:轉移壓力!將無法抗拒的壓力,轉變成催逼我們到神面前的能量。

我們有一個蒙福的公式:任何施加在我們身上的「力」,都導引到「預先設定」的唯一方向 - 把我們推向神、倚靠神。以保羅為例:哥林多後書
1:8-10「弟兄們,我們不要你們不曉得,我們從前在亞細亞遭遇苦難,被壓太重,力不能勝,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;自己心裡也斷定是必死的,叫我們不靠自己,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。祂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,現在仍要救我們,並且我們指望祂將來還要救我們。」

在這裡,我們看見的是「無法承受之重」- 被壓太重,力不能勝,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;自己心裡也斷定是必死的!接著的句子,我們看見一個奇妙的銜接:「叫我們不靠自己,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。」這個戲劇性的轉折,英文版聖經有比較清楚的交待
:“But this happened that…”,指的就是「唯獨如此」- 唯獨發生被壓太重,力不能勝,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…之事,我們才會「不靠」自己,「只靠」叫死人復活的神」。我們唯有完全「鬆手」,才能緊緊「抓住」。就如落入滾滾洪流中的溺水者,必須抱住漂來的浮木,才能得救;但是,他必須先放掉雙手緊握的小樹枝,才能抱住浮木。唯有對自己的辦法完全鬆手,才能緊緊抓住神的恩典和大能。

在我們生活中,豈無類似保羅的經歷?有些壓力之大,足以迫使我們緊緊倚靠神,一天一天地過;有些壓力之大,足以迫使我們「奮力抓住神」(參考:賽
64:7),一時一刻地過;有些壓力之大,足以迫使我們「大聲哀哭,流淚禱告」(參考:來5:7),一分一秒地過…但是,對神的兒女而言,「壓力」卻能成為我們蒙福的根源 - 它把我們推向神;「壓力」迫使我們能「… 來到施恩的寶座前,為要得憐恤、蒙恩惠,作隨時的幫助」(來4:16)。神能翻轉逆境、改變歷史、更新生命,只要我們到神面前來,每個壓力都成為我們成長的動力,成為我們信心的能量,成為我們蒙福的根源。

2. 信心與應許

馬可福音
5:30-31「耶穌頓時心裡覺得有能力從自己身上出去,就在眾人中間轉過來,說:『誰摸我的衣裳?』門徒對他說:『你看眾人擁擠你,還說誰摸我麼?』」

請特別注意馬可福音
5:30「耶穌頓時心裡覺得有能力從自己身上出去…」在這節經文裡,我們看見一個奇妙的醫治方式:這個女人得著醫治,並沒有先求問耶穌,她是憑著信心,直接支取在耶穌裡面的醫治的大能!

在醫治的能力從耶穌身上釋放出去,醫治的工作成就之後,耶穌頓時心裡覺得有能力從自己身上出去。在這裡,我們第一次看見,主耶穌成為 「被動的」醫治者!在這裡,我們看見一個重要的啟示:信心是一把鑰匙,它可以開啟寶庫之門,「直接」支取神給我們的一切應許。

一切的珍寶 (神應許的恩典與祝福),神早已在基督裡為我們預備好了,就等著我們憑著信心支取。因為是神已經給我們的禮物,因此,甚至「無需求問」,也能支取。因為:「神的應許,不論有多少,在基督都是 是的;所以藉著祂也都是 實在的,叫神因我們得榮耀」(林後
1:20)。

今天,憑著神的應許,我們正站在寶庫之門的前面。我們只要用信心之鑰,開啟寶庫,就能支取神一切的應許。

3. 信心與行動

馬可福音
5:27-28

27「她聽見耶穌的事,就從後頭來,雜在眾人中間,摸耶穌的衣裳。
28 意思說:『我只摸祂的衣裳,就必痊癒。』」

在這兩節經文,我們看見這個女人,用行動表明她的信心 - 她定意要靠近耶穌、觸摸耶穌,支取耶穌醫治的大能。一個極度軟弱的女人 (已患血漏十二年,現在病勢更沉重),要擠入摩肩接踵、雜沓推擠的人群中,要靠近耶穌絕非易事。聖經描述: 耶穌在大量人群包圍中前行,靠近祂的人群,甚至彼此推擠。但是這個女人,定意要擠入人群,靠近耶穌、觸摸耶穌。並且,她深信:「我只 (要) 摸祂的衣裳就必痊癒。」

她的信心在「只 (要)」兩個字上就可以顯明。正如聖經中記載一個百夫長令耶穌驚奇的信心 - 也是在「只要」二個字上顯明。這個百夫長來到耶穌面前,求耶穌醫治他的一個僕人。耶穌說:「我去醫治他」(太
8:7)。百夫長回答說:「主啊!你到我舍下,我不敢當;只要你說一句話,我的僕人就必好了」(太8:8)。

對他的信心,耶穌希奇 (
astonished,「震驚」之意),並對旁人誇獎他,說:「…這麼大的信心,就是在以色列中,我也沒有遇見過」(太8:10)。耶穌對百夫長說:「你回去吧!照你的信心,給你成全了。」那時,他的僕人就好了(太8:13)。

這個又病又弱的女人和百夫長一樣,不願煩勞耶穌,她相信,耶穌有不受限制的醫治的大能,只要摸祂的衣裳就必痊癒。她相信的,不是衣裳,不是形式,不是方法,而是能力的本身 - 耶穌。

此外,這個女人的信心,不是盲信,她的信心是有根據的。首先,「她聽見耶穌的事」(可
5:27)。其中,當然包括聽見:「耶穌治好了許多人,所以凡有災病的,都擠進來要摸祂」 (可3:10)。以及每一次都相同的結果:「…凡摸著的人,就都好了」(可6:56)。

「凡」摸著的人,就「都」好了。這「凡」和「都」兩個字,代表的是:肯定、絕對,沒有例外、沒有失敗、沒有遺漏。這對她是何等的好消息;對她的信心,是何等的激勵。在這樣的信心的觸摸下,「於是她血漏的源頭立刻乾了,她便覺得身上的災病好了」(可
5:29)。並且,她得到的不只身體的醫治,而是全人醫治。耶穌對她說:「女兒,你的信救了你,平平安安的回去吧!你的災病痊癒了」(可5:34)。在這節經文裡,我們看見,這個女人得著包括身、心、靈的全人醫治 - 災病痊癒 (身),並且得平安 (心),得拯救 (靈)。

這個女人觸摸耶穌,表明兩件事情:一是信心,二是行動。有信心,還要有行動,才能帶來果效。在馬可福音
5:25-34這一段精采的記述中,我們看見有許多人跟隨耶穌,推擠耶穌。這些人的身、心、靈都有極大的需要,因為在那個時候,跟隨耶穌的人,幾乎都是「…困苦流離,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」(太9:36) 。 但這一大群人,都沒有從耶穌那裡得著什麼,因為他們沒有採取信心的行動 - 支取耶穌的能力與祝福。他們雖然擠在周圍,甚至「碰觸」耶穌,但是,他們沒有真正「摸著」耶穌。對他們來說,這可能是參與一個活動,是看一個熱鬧,是享受一種氣氛,是一個好奇的觀察…,卻忽略了耶穌的本身,忽略了耶穌 - 一切問題的答案,一切美善的根源,一切祝福的本身,就在他們眼前,等著他們支取。因此,白白錯失「凡摸著的人,就都好了」的奇妙經歷。

結論:實際的經歷

今天,我們要怎樣才能摸著耶穌?當我們要觸摸一樣東西,首先要靠近它。同樣的道理,我們要摸著耶穌,一定要先靠近祂。今天,在教會中,我們參與許多活動、許多節目,享受屬靈的氣氛,享受愛的交通…,我們靠近許多的人和活動。這些都是很好的;但是,最重要的、絕對不可少的是:靠近耶穌,摸著耶穌;絕對不可缺的是:得著「凡摸著的人,就都好了」的奇妙經歷。否則,一切都是枉然。

最後,我們要再一次思想什麼是「觸摸」?「觸摸」即「靠近主,用信心支取」。唯有「觸摸」才能經歷主;唯有經歷主,我們才能知道祂是又真又活的神。

主應許我們:「你們祈求,就給你們;尋找,就尋見;叩門的,就給你們開門」(太
7:7) 。 只要我們渴慕主、尋求主、靠近主,就必能摸著主 (耶穌)。讓我們常常渴慕主的話 (讀祂的話);讓我們常常向主傾心吐意 (向主禱告);讓我們常常高舉雙手,向主呼求:「主啊,我渴慕靠近祢、觸摸祢。」
 
只要有一次真真實實摸著主的經歷 - 在主的大能中,得醫治、得釋放、得安慰、得盼望、得拯救、得能力、得祝福…;只要有一次真真實實摸著主的經歷,我們的生命必定被主翻轉。因著經歷獨一的真神,我們必在祂的榮耀中被改變;因著這樣的改變,在基督裡,一切都變得不同了,一切都更新了,一切都有盼望了,一切都有屬天的意義了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