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e世代 宣教的新樣

How to Conduct Missions in the e-Era
 

2001年末,我向神作了一個決定我「下半場人生」的重要禱告。這一年對我來說,是非常關鍵性的一年 ―― 它是千禧年,是我經營的公司成長最快的一年,是我50歲的一年,也是我在美國「國際大使命教會」(GCCI) 事奉滿10年的一年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2001年的聖誕節期,原本安排全家參加郵輪旅遊,但是我因為母親的健康突然出了狀況,所以獨自留守在家,就近照顧;同時也利用那幾天的時間,好好地思考未來。如果人生以50歲作分野,過了2001年我就進入51歲,進入我的「下半場人生」。多年來,毎年12月我都會作下一年的年度計劃,但2001年末,我卻是有生以來第一次作「下半場人生」的規劃。這可不是小事。

 

在幾天的時間裡,我回顧我的「上半場人生」;我看見,我所行過的道路,都是神用恩典為我鋪成的道路;我看見,神怎樣帶領我到GCCI,在這個教會裡,讓我有10年的時間學習、操練和多方面的事奉,讓我的靈命成長,並領受宣教的異象…。經過幾天的靜思和尋求,在2001年聖誕節早晨,我在禱告中對主說:「主若許可,讓我在55歲時,就能交卸事業,全心服事主;但不論如何,求主幫助,讓我不要晚過60歲,就進入宣教工場,全職服事主。」

 

這個禱告,是源於我和妻子(張梅)共同領受的異象 ――  海外宣教。我認為60歲正是我的體力和經驗的最高交會點,因此,我希望不要晚過60歲,就能進入宣教工場服事主。沒想到次年(2002年)因著全球金融環境的惡化,我的事業遭逢遽變。我甚至必須回到亞洲工作,我必須親上火線,才能處理各樣危機。從2002年到2009年,這7年,是我生命中最艱困、最有挑戰的一段日子,也是我生命中最有意義、最有建樹的一段日子,我經歷了長期的信心操練,也經歷了由危機、而轉機,而新機的恩典。

 

一 . 黃金10年

2009年我58歲,雖然職場的環境改變,但我的服事目標不變,我和妻子海外宣教的計劃,如期付諸行動!從表面上看,2011年我和妻子已進入「空巢期」和「退休期」,直接面對中年危機的衝擊,並且也面對兩種「失業」的衝擊:「空巢期」是一種失業(尤其對做母親的而言);生活的重心突然被挪走,難免感覺失落、空虛和悲傷。「退休期」更是一種失業,對許多人(尤其是男人)而言,退休更是一種永遠的失業。美國小說家海明威說:「退休」一字,是文字中最骯髒、醜陋的字!確實,對退休的人而言,退休後難免感覺失落、空虛和悲傷。

 

我和妻子已經進入「空巢期」和「退休期」,看似進入人生的下坡路,但是,事實上,我們卻是興奮無比地進入我們的第一個「黃金10年」,進入我們期盼已久的宣教工場,進入我們人生的一個新的階段 ――   一個新的、大有盼望、興奮無比的起點;經歷「毎早晨都是新的」、「毎個日子都是新的」、「按著聖靈的新樣服事主」、「按著聖靈的新樣生活、行動」… 的喜悅。我們真正明白一句西方諺語:「盼望和青春,是孿生兄弟」的意思 ―― 是「盼望」(而非「年輕」)給人帶來青春和活力!

 

二 . 經驗分享

轉瞬,宣教已跨入第二個「黃金10年」。我和妻子過去年10年宣教的日子,充滿了新奇和挑戰,也充滿了期待和對神的經歷。這是何等精彩的10年!今天我們可以講100個動人的宣教故事,這些故事都與我們有關,這是神何等的恩典!另一方面,我們也看見,今天的宣教工場,處在怎樣的遽變之中。以下,我要從趨勢、策略、與規劃,三方面作簡要說明。

 

 

A 趨勢

 

1. 遽變中的宣教工場

從宣教「經驗」來看,這個世代將是愈來愈陌生的世代。因為,這個世代是一個快速變遷的世代。人們透過網路,接觸大量的訊息;即使在有管制的國家,人們藉著類似微信 WeChat 的「即時交流與互動」,取得各種各樣的資訊。其中,當然包括許多聖經知識。你可以在你有興趣的主題中,找到世界級的老師教導你;你可以隨時選聽中外名牧的講道。事實上,你掌握了「資訊的選擇權」―― 你可以隨自己的喜好,shop around(四處採購,免費採購)你想要的資訊 …。 這些現況,說明了一個事實:今天的宣教工場的需求和期待,正在快速改變之中!

 

2. 從中國看宣教工場的改變

我用一個教課的故事為例。有一次,我教導某一門神學課程,在第一節課的時候,有一位學生問我:有沒有講義要發?我回答,這門課程沒有講義,你們聽我講就好了。我回答之後,同學們都抬頭看我;我心裡想,他們可能很失望,但是,他們臉上表情卻是很高興的樣子。坐在前排的班長代表大家對我說:「老師不發講義,我很高興,因為,過去有好多老師給我們上課,都是發很多講義,然後照著講義內容照本宣科地講。如果這樣上課,我何必坐在教室裡聽呢?我可以自己看,並且我還可以自己上網找到更多的資料來研究。也不須要老師千里迢迢,從海外跑到這裡教我們。相信老師沒有講義,應該會有東西教我們。」

 

過去學生努力地記筆記,想要記下老師傳遞給他們的每一句話,抓住大量的信息。而2012年以後,互動數位科技流行以來,我看見一個革命性的改變:幾乎每一個學生都有手機和電腦,一方面是作筆記,另一方面,他們可以隨時上網搜尋資料。由於他們愈來愈容易透過網路取得知識,相對的,他們對於老師的生命和經歷的期待就愈來愈高。不論老師講的多精彩,「你是否真的知道你在說什麼?」則是他們對老師的生命與經歷的期待。

 

無可否認,在這個快速變遷的世代,不論是因「資訊科技」的普及、「城市化」的發展,還是其他的因素,愈來愈多宣教工場已發生了快速的變化!因此,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宣教的對象和環境;我們必須重新調整宣教的思惟和策略。

 

3. 置身日新月異的宣教工場,我們如何找到因應之道?

(1) 滿足「e世代」的期待:

趕潮流、改形式、加節目…恐怕都不是方法。在這個凡事講求「即時」的 e世代,面對「後現代主義」思潮影響下的世人,我們必須知道,他們的需求是什麼;我們必需知道,我們宣教的「供應」和他們的「期待」在哪裡能相遇、在哪裡能有交集?

 

首先,我們須要了解「e世代」的特性。簡要地說,可分兩點。第一,「環境」特性:electronic –「網路」及「互動數位科技」當道。第二,「心理」特性:包括 emotional (情緒化)、egocentric (自我中心) 以及 exigent (凡事要「即時」、不願等,以及「理所當然的索取」) 。

 

我將在宣教工場的一些觀察,分享於下:一般而言,e世代的人,「喜歡聽」短篇故事(short stories),沒有耐心聽長篇大論的東西;他們對「原創」(原創的故事)極有興趣,因為取自網路,轉寄或轉述,這些現成的東西,實在太多;他們「喜歡看」活出來的信念或信仰(有甚麼可以「為之生為之死」?事情可以平凡,但必須真實);他們「渴望經歷」生命的改變(這反應出,他們對現實不滿,卻又無奈的景況)。因此,他們喜歡「聽」,我們就讓他們聽見;他們喜歡「看」,我們就讓他們看見;他們渴望「經歷」,我們就讓他們學習如何經歷。這樣,我們宣教的「供應」和他們的「期待」就能相遇、就能有交集,我深信這是e世代最好的宣教方式。

 

(2) 學習主耶穌的榜樣

如何作到讓他們聽見、讓他們看見、讓他們經歷神呢?我們可以看看主耶穌給我們的榜樣,請看約翰福音1:35-41:

 

35 再次日,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裡。

36 他見耶穌行走,就說:「看哪!這是神的羔羊。」

37 兩個門徒聽見他的話,就跟從了耶穌。

38 耶穌轉過身來,看見他們跟著,就問他們說:「你們要甚麼?」他們說:「拉比,在哪裡住?」

39 耶穌說:「你們來看。」他們就去看祂在哪裡住。這一天便與祂同住,那時約有申正了。

40 聽見約翰的話跟從耶穌的那兩個人,一個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。

41 他先找著自己的哥哥西門,對他說:「我們遇見彌賽亞了。」

 

我們從以上這段經文,可以看見甚麼是宣教的預備:

耶穌說:「你們來看」(約1:39)。安得烈和另外一個門徒,就應邀去看。他們看耶穌吃飯、睡覺、說話、行動;看耶穌工作 ――    作木匠工作,幫作家事;看耶穌的智慧、聰明、謀略、能力,看耶穌的柔和、謙卑、慈愛、憐憫;看耶穌與神、與人的關係:看耶穌如何履行神在祂身上的託付;看耶穌如何對待父母、家人,如何與外人相處…。換言之,他們看耶穌生活中的一切!安得烈和另外一個門徒,在耶穌身上看見的,正是e世代所說的「原創」;包括了「看」耶穌的舉止行動、「聽」耶穌講比喻、說故事,以及「經歷」耶穌的生命力和能力。結果,安得烈「看」了以後,對他的哥哥西門彼得作見證說:「我們遇見彌賽亞了。(約1:41)」

 

今天,我們學耶穌,向人說「你們來看」何等容易,但是,讓人來看」我們毫無隱藏、真實的一面時,「他們會看見甚麼?」這卻是一個嚴肅的問題。

 

我是否能向人(向你傳福音的對象、向你教導的對象)說:「你們來看」?就宣教而言,這絕對是一個最嚴肅的問題。顯而易見,向近距離「觀察你」的人傳福音、作教導,他們不是用耳朵聽你,而是用眼睛「看」你(看你的一言一行、一舉一動;看你的生活、看你的生命),來認識你的神是不是真的;是不是你宣稱的,「又真又活」、「又美又善」的神。

 

B 策略

1. 人力資源:

a職場人士的投入:除了我(和妻子)自己的實例外,我在美國接觸的許多華人教會,實際上都有許多人有意願,在退休後(或提前退休後)參與海外宣教的工作。這個群體  ――  50歲至60歲左右的職場人士,長期參與教會服事,許多人已任長老、執事多年,或擔任主日學教導之職、或參與主日講台服事多年,恩賜和生命成熟、美好,有些甚至修習神學且取得學位。我看見這個群體,是神為祂的國度,在這個世代儲備好的最豐富的人才庫。教會實在需要把握這個機會,為他們預備渠道,呼召他們,幫助他們,投入宣教工場!

 

b面對e世代宣教工場迫切的需要,他(她)們正是最合適的供應者:

多年職場拼搏的經驗,為他們的生命寫出多少的故事 ( short stories )!每個故事都是「原創」;成熟、美好的生命,已顯明他們活出來的信仰;生活中的操練,已豐富他們與神同行經歷。教會千萬不要浪費這麼寶貴的「天國的人力資源」!

 

2. 團隊組成:

若可能,夫妻團隊(包括在「後方」的兒女參與)是最好的組合。夫妻團隊的組合,通常可以給宣教帶來極大的助益。根據過去五年,我和妻子在各處宣教的經驗,我將夫妻團隊的好處列舉幾點於下。

 

◎ 最讓人接受的宣教組合:

它帶給人「健康」、「美滿」的印象。我常常聽見類似這類的話:看見你們「夫妻站在一塊兒」事奉,心裡就特別高興。

 

◎ 夫妻團隊,是最引人興趣的「被觀察」對象:

宣教士的態度、言行舉止、互動…都是宣教對象觀察的重點。

 

◎ 完整的配搭服事:

夫妻團隊事奉時,可以互補、互助,不至於太勞累;可以互相扶持,靈裡不致於疲憊;尤其當須要作個別服事時,弟兄可以服事弟兄,姐妹可以服事姐妹。

 

◎「(宣教)夫妻」影響「(被服事)夫妻」,沒有一個被落下,沒有一個沒聽見、沒學習,更容易收立竿見影之效。

 

◎ 看見夫妻團隊,就容易聯想到家庭;而「家庭」幾乎總是人最關心、最有興趣的題材。有關改善夫妻、親子、婆媳、人際關係…的教導,與解決家庭問題的指引,為「聽、看、經歷 」提供最自然的切入點。在單獨相處時,幾乎所有的宣教對象都會問這樣的問題,顯出普遍且迫切的需要。

 

 

C 規劃
 

建立有「夫妻團隊」的宣教家庭,需要從「屬靈的生涯規劃」開始。

 

1. 時間規劃:

以弗所書5:17「不要作糊塗人,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。」這節經文告訴我們一種互為條件的關係:若想不作糊塗人,一定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;唯有明白主的旨意如何,才不會作糊塗人。我認為,最具體的作法就是:要按著神的旨意作自己的「屬靈的生涯規劃」。

 

每一個基督徒必須思想:三年、五年後,我的服事會是怎樣的狀態?10年後,我會怎樣服事主?孩子長大離家後,我要怎樣服事主?等我走不動的時候,我要怎樣服事主?… 並且預先做好規劃。

 

因此,首先要想清楚的是,在「未來幾年」,我要怎樣對準目標、善用時間、裝備自己,服事主。讓我進一步說明「未來幾年」的意思。當我截取一段時間(它可以是一年,或三年,或五年,或更長的時間。我的例子,是五年),思想要作的事的時候,很自然的,我必須知道,「我現在在何處」(起點)、「我往何處去」(目標),以及「如何到達」(方法)。因此,我就必須作出計劃。而一個計劃,最重要而最容易被忽略的是:設定「時間的管制點」――  確定從起點到目標之間,每一個階段達成的時間,通常愈短愈準!

 

為什麼說「愈短愈準」?舉例而言,我今天要在後院,為我(正在施工中)的擋土牆加砌10塊磚頭,時間的管制點是一天。而我最終的目標是,在我的後院築成美奐美輪的花園。因此,以「一天」的時間管制點來看,我可以準確地(在預定的時間內)完成目標。但是它卻是我達成終極目標的一步路。 千萬要記得,有目標, 尤其是長期的目標,而無仔細設計的「時間的管制點」,很難達成目標,也很難保持「動力」。  唯有在不同的「時間的管制點」,不斷地驗收成果,才能保持繼續前進的動力,如期達成目標。

 

因此,當我和妻子截取一段時間(5年),思想5年後要作的事 ―― 「進入宣教工場,全職服事神」,可以讓我們更清楚、更明確地設定「時間的管制點」,達成目標。例如,妻子如何在5年內,完成神學教育(設定「季」管制點;因為,必需配合每3個月的選課,以及每3個月要驗收成果一次。結果:妻子已超前完成,取得學位)。我如何在5年內完成事業交接,退居幕後(設定「月」管制點。我需要逐年處理業務、財務、人事、辦公室、客戶服務…各項事務。結果:我用了5年,準時完成交接的工作);同時,在這段時間我努力裝備自己 ――  包括知識學習、生活實踐、靈命操練、體力操練。

 

2. 宣教的「四重預備」:

◎「靈力」:每天「生活化的靈修操鍊」

◎「體力」:每天運動,鍛鍊身體

◎「財力」:宣教與家庭財務之需的足夠供應

◎「知識與技巧」:知識的學習和知識、經驗、方法的有效傳遞。這是一個有目標、有計劃、有步驟,全面性的宣教預備(包括配合教會的宣教計劃;參與教會短宣,累積經驗)

 

認識處在遽變之中的宣教工場,作好「屬靈的生涯規劃」;朋友,你現在已經行在宣教的旅程了。

 

 

附記:「如何建立宣教家庭」(摘要)

 

1 順序:

宣教的起點 ――   自己的家庭;宣教的對象 ―― 自己兒女(事實上,包括家中的每一個人)。切記,今天的世界,是一個在「世界的價值觀」強力影響下的世界,因此事實上,可以將它視為一個「異教文化的世界」,而我們的兒女就活在其中,天天遭其衝擊,時時受其洗腦。父母向兒女的宣教何其重要,並且父母向兒女「宣教的職份」是無人能取代的!

 

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論調:「信仰是個人的事。孩子還小,我不去影響他。將來長大,他可以自行決定。」這實在是一個似是而非的說法,但是,今天在基督徒中間,也常聽到!事實上,作父母的天天在各樣事情上影響孩子,時時在替他們作決定:要孩子讀書、學畫、學中文、補數學、補英文、練鋼琴、練游泳 …;不准孩子整天看電視(或上網)、吃零食,不准孩子不洗澡、不作功課、熬夜不睡覺 …。

 

作父母的,在愛中,為了孩子的最大利益,沒有和孩子作任何商量,就替孩子作了各樣的決定,因為知道這些事對孩子有多重要。但是,對孩子一生最重要的一件事 ―― 「信耶穌」,卻放手不管,實在令人震驚!除非作父母的,認為「信耶穌」不重要,才可能在孩子的信仰的事上放手;事實上,作父母的,為孩子所作的最重要的事(攸關生死的事),就是幫助他、引導他「揀選生命」――   帶領他認識神。作孩子的,一生中最重要的事,就是敬畏神、遵行神的旨意;神會為他們一生負責,神會成為他們完全的保護、幫助和祝福。

 

對我而言,趁孩子還小的時候,我就盡心盡力地影響孩子;把我的神(全知、全善、全能的神,牧養我、供應我、拯救我、愛我的神)介紹給我的孩子,讓他親自選擇神、親自接受神,並經歷這位獨一的真神,成為他一生的保護、幫助與祝福。

 

孩子清潔的心,就像一個空的城堡一樣。作父母的,務要把握「第一時間」,將「神的話」和「神的靈」進駐其中。使孩子的心成為神堅固的、榮耀的城堡,深溝高壘,敵人(撒但)無法靠近,無法「偷竊、殺害、毀壞」。箴4:23「你要保守你心,勝過保守一切,因為一生的果效,是由心發出。 “Above all else, guard your heart, for it is the wellspring of life.” 」「保守」(“Guard”)的意思是「防衛」。沒有進駐(神的話和神的靈),何來防衛?作父母的,千萬不可讓孩子的「心之城堡」門戶洞開,容許世界的醜惡進駐,容許色情、暴力、邪說、異端的骯髒任意塗抹。作父母的,務要把握良機,趁孩子還小,就讓神的榮耀、豐盛,進入孩子純淨的心,讓孩子的「心之城堡」成為神喜悅的聖城!

 

此外,作父母的,務要把握第一時間,預備孩子面對全面包圍他們的「世界」,並且還要勝過「世界」。切記,孩子「惟一的」得勝之法 -「…那在你們裡面的,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 (參考:約一4:4)」。孩子靠自己的的智慧、決心、意志力、努力…,都無法勝過「世界」;惟有靠那「進駐」在他裡面的「神的話」和「神的靈」,他必能勝過「世界」。

另外,要向孩子解說甚麼是「世界」和「世界上的事」,讓他們知所防備 (參考:約一2:15-16)。還有,在孩子念大學之前,要常常根據聖經的教導,幫助孩子辨明許多爭議性的「社會議題」和「政治議題」。當他在大學裡獨自面對「世界價值觀」的衝撃、「敵視主耶穌」的思想、師長和同學的壓力;他不會困惑、不會退縮、不會跌倒、不會遠離神。因為,他已經聽你說過,他已經學會辨明。因為,你已經為他打過防範這個「世界」的「預防針」了。

 

2 方法(舉例):圓桌時間

從前,在我們家中設定了一個(在晚間的)時段,稱之為「圓桌時間」,在兩個女兒很小的時候就開始。每天,他們在圓桌作功課的時候,我們陪在旁邊一起「作我們的功課」; 例如,讀聖經,或是讀書,或是繼續辦公室未做完的工作。重點是,我們和孩子一起作功課,成為他們的榜樣;我們和他們一起享受作完功課的歡愉,成為他們的朋友。我們與他們做類同的事情,絕不會一方面我們規定他們作功課,一方面我們卻在看電視、吃零食。不論作功課、讀經、分享、吃點心等等,都是團體活動,使家人緊密凝聚在一起。

 

「圓桌時間」提供了我們和孩子都會善用時間的環境,也造成彼此同心、互相支持的氣氛。孩子作完功課,「點心時間」的分享,是最重要的時段,分享的內容,以神在我們「每天」生活的恩典為主,讓孩子對祂做事的法則耳熟能詳,對神所賜諸般的應許謹記在心。孩子很小的時候,父母的生活見證,是他們對神的認識的主要根源;慢慢的,孩子長大了,他們自己經歷神,他們對神經年累月的真實經歷,就成為他們信仰不被搖撼的根基!如今,小圓桌已經換了三次,而「圓桌精神」依舊,孩子們回家時,我們仍然圍桌笑談,述說主恩。

© 2019 by Kai Yen

bottom of page